潜心研究起重机调试疑难问题,20年磨一剑成为“大国工匠”
2018-04-26 10:58: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李戈,男,1975年11月生,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装分厂大吨位起重机调试技能工艺师。
从业20年来,李戈潜心研究探索起重机调试疑难问题,开创了模拟首装首吊实验模式。工作期间共有3项专利,编写了28个操作指导书、15个培训课件,固化了8个起重机故障库,推动起重机装调操作标准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能大师、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2017年12月24日,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第三季挑战项目,成功登上央视挑战不可能“荣誉殿堂”,彰显了徐工人“大国工匠”精神。
2017年12月24日晚,在央视《挑战不可能》第三季里播出了这样一个挑战项目“起重机三连吊”:大型起重机吊起中型起重机,中型起重机再吊起小型起重机,由小型起重机吊起钢架,搭建一座20米高的平台,最后再把小型起重机放在平台上。起重机之间全部靠软索连接,一旦受到风力影响,车体出现1.8°的偏斜就有侧翻风险。平台组件之间的连接误差绝对不能超过10公分,操作距离大概是50米。经过4个小时的精密操作,来自徐工的李戈终于完成挑战,把小型起重机稳稳地停在了平台上。最终李戈在全国观众的注视下,带领父母步入人生的“荣誉殿堂”。
今年43岁的李戈,现为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装分厂大吨位起重机调试技能工艺师。他从入厂时的一名普通产品调试工人,到如今的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能大师、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20年来荣誉满身,而他却说要勇于否定自我,才能不断提升。
外表文质彬彬,朴实稳重的李戈,在工作中则是精益求精,在创新研发的第一线奋力攻关,不断超越着自我,推动着产品优化升级的“拼命三郎”。他用坚实的脚步和进取的人生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专注和较真是最好的品质
对于一个工人而言,什么是最好的品质?答案肯定是不唯一的。而在李戈眼里,专注和较真是最好的品质。“这个品质是从祖父和父亲身上学到的”,李戈如是说。
李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爷爷是一名车床工人,在上个世界中叶,爷爷就凭借卓越的技能获得工人阶级最高的荣誉“老八级”。在当时的年代,“老八级”堪称国宝,代表中国技能的最高水准。正式在爷爷的敦促和教导下,李戈父亲才进入徐工,成为一名起重机调试工,而这一干就是40多年。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李戈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亲接触起重机,起重机也成了他童年时最喜爱的“大玩具”。1995年,参加工作的李戈毫无悬念的进入徐工,跟着父亲当起了学徒。每天的工作完成情况,父亲都看在眼里,为了监督儿子,父亲甚至会在暗地里观察,渐渐的,他发现李戈真正热爱起了这份工作。短短几年,李戈逐渐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技能水平得到认可。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父亲留给他的“传家宝”。十几本泛黄的笔记,每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起重机调试的各类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各类手绘液压、电气原理图。
李戈回忆,在参加工作的前三年,这些笔记的的确确让自己受益匪浅,所有的内容都是父亲一生中记录下来的经验和解决办法,这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所以父亲对工作的专注和较真,对他的职业生涯影响很深。直到现在,李戈仍然保持这种记笔记的习惯。他也不断用自己的经验培养一批又一批徒弟,他希望这样的习惯能够在徐工传承下去。
多年来,李戈坚持每天记录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即便加班加点,都要查阅技术资料、请教专家,把问题解决。李戈的技术能力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公司高技能团队一员,并有幸跟随团队赴德国慕尼黑参加宝马展,展会期间,在参观一个全球老牌工程机械企业时,李戈异常兴奋,为了更详细了解全球最顶尖的起重机产品,在参观过程中,他拿出相机边走边拍。
当时陪同的参观的德国人看到以后,不懈的说了一句话:“你们就算拿摄像机全程录下来,中国也永远不会制造出这么大的起重机!”当翻译把这句话传达给参观的徐工团队成员时,每个人都默不作声,对于中国的设计研发人员,这样的嘲讽只会激发更强大的斗志。而对于人群中的李戈而言,这句话深深刺痛他内心最深处的神经。
正是这个插曲,让公司整个研发制造体系沉下心、绷紧弦,由于当时徐工已经掌握了百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的关键技术和制造能力,因此,回国后定下的2年目标就是要生产出自主设计研发的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当七台100吨—400吨徐工全地面起重机列阵于2006年上海宝马展会上时,徐工起重机展区吸引了数万名参观者,德国起重机制造商老总在相继到徐州和上海观摩工厂和展品后感叹到:“我好像回到了爱茵根”。而在参观过程中,李戈就在队伍中。
带头创新解决各种难题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事们见到李戈都尊称“大师”。他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精通百吨级、千吨级起重机装配、调试技术,尤其在新品试制、现场故障问题处理及调试技术指导等工作中发挥带头人作用。
早在2016年年初,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在充分调研市场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为挖掘影响用户产品满意度的真因,以用户使用过程首次安装和吊装高可靠性为出发点,启动实施超大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服务、培训及快速改进一体化的新模式——首装首吊。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戈率先带队开展300吨及以上超大吨位产品首装首吊服务,带队首装首吊服务20余次,在市场指导客户操作、细心进行客户培训急用户所急,不畏艰辛,将客户放在第一位。不放过客户提出的每一个建议,以市场突出反馈为焦点,开创厂内模拟首装首吊实验新模式,确保“道道检验、层层把关”等100%控制方式,做好每一台产品。
去年,李戈代表公司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起重机三连吊,即操作XCA1200吊起XCT80L6再吊起XCT8L4,再通过XCT8L4累积20米高平台,最终将XCT8L4放置于平台上。吊装均是软连接,动作延时,加之吊装过程中重心变化可能倾翻、起重机受风吹摇摆不定、距离大难以对准,都给吊装过程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稍有不慎吊在空中的起重机就可能倾翻。李戈稳中有细,沉着应对,凭借丰富的吊装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艺,克服重重困难,对吊钩、平台等吊装过程晃动轨迹、距离预判、提前动作,最终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能成功完成了央视“挑战不可能”起重机三连吊项目,成功登上央视挑战不可能“荣誉殿堂”,彰显了徐工人“大国工匠”精神。
近年来,作为省级“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的李戈,潜心探索起重机调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单缸插销式起重臂伸缩可靠性提升》项目中,带领团队仔细分析、反复试验,成功研发了“起重机磁性杂质过滤装置”,使控制阀因异物卡滞造成的故障保持为零,年节省30余万元;带领团队成功设计一种基于GPS的起重机幅度测量装置,该装置的首创和应用,实现了幅度测量精度2cm的质的飞跃;在“G一代中心回转体可靠性提升”等难题攻关中,运用MSA测量系统分析等方法,刷新了G1产品的一次交验合格率的新纪录,累计降本540万元。
大师榜样带动员工素质提升
长期以来,李戈扎根调试一线,以大师工作室为中心,为加速年轻队伍成长,李戈主导编写了《定长张紧超起装置调试作业标准》等28个操作指导书、《XCT80液压原理分解》等15个培训课件,固化了6个上车故障库和2个整车故障库,拍摄制作了《QAY650装配调试》等7个标准操作视频,推动起重机装调操作标准的固化和质量提升。同时,他常年担任公司内训师,培训调试、服务人员等多达2000余人次、600余课时。其指导的《降低超大吨位起重机产品液压油乳化问题反馈率》QC项目在2016年度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小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科技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核心,而科技创新的根本还是在于高技能人才培育土壤和机制。人们眼中的技能“大师”不但是善于总结更是乐于分享的人。李戈说,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个分子,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自然会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员工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技能人才的带动引领作用。目前,带徒弟、上讲台、育新人是他肩上更重要的任务。
李戈的“大师”工作室里都是事业部选拔出的技能精英,这些技能人才在李戈的带领下不仅是课题攻关的坚实后盾,还是推陈出新的创新先锋。这个团队有目标、有计划、有成果,不仅使技能精英个人能力获得更大提升,还使产品的质量和科技竞争力大幅跃升,“大师”工作室的档次也在逐步攀升。如今,李戈的“大师”工作室在省级的基础上正向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奋进,他所在团队的技能人才占比越来越高,这些技能人才在榜样带动、创新引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眼下,他带出的徒弟在各自岗位上都已崭露头角,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斩获大奖,甚至还被评为徐州市企业首席技师。
对于当前提倡的“工匠精神”,李戈是这样理解的,首先,干工作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其次,就是要勇于否定自我,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检讨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完美,如何提升;最终,提升的过程就会变成不断创新的过程,引领自身不断进步,达到精益求精。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